“服务企业13年,我们共同攻克了多项技术难题,实现了双赢。此次入选企业科技特派员,责任更重大了,我将努力实现新突破。”4月18日,企业科技特派员、广西科技大学副校长邓朗妮分享在柳州欧维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开展科技服务感受时,称越干越有劲,很有成就感。
4月18日,2025年广西企业科技特派员选派工作启动会在南宁召开。黎霞 摄
当天下午,2025年广西企业科技特派员选派工作启动会在南宁召开一竞技网站,,815名科技人员(460名企业科技特派员和95个企业科技特派团)与555家企业正式结对。他们通过开展政策宣讲、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完善研发体系等活动,为企业提供全链条科技创新服务,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企业科技特派员、广西科技大学副校长邓朗妮(右)在企业开展科技服务。受访者供图
“把课堂设在企业里、车间里,了解企业的科研痛点难点,我的科研才更接地气,技术成果真正帮到了企业。”企业科技特派员、桂林理工大学教授白少元自2016年跟恒晟水环境治理股份有限公司合作以来,对“企业出题、科技答题”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白少元的研究领域是水质改善,当恒晟公司主动找上门来时,双方一拍即合。白少元与企业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攻关难题,开阔了科研视野,加快了成果从实验室到厂房的速度。
企业科技特派员、桂林理工大学教授白少元(左二)与企业技术人员探讨业务。受访者供图
亮眼成绩单佐证了白少元与恒晟公司双向奔赴的成长:联合企业成功申报2项广西科技重大专项,帮助企业成功获得2项专利,获得1项广西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名企业科研人员还评上了正高级工程师。
“公司从高新技术企业升级到瞪羚企业、再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离不开白教授的鼎力支持。”恒晟公司科技研发部经理王梅介绍,“政府一启动企业科技特派员工作,我们第一时间要求跟白教授合作,精准匹配。”
“科技特派员制度是引导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和单位整合科技、信息、资金、管理等要素,深入一线开展科技服务的制度安排,广西2002年率先开展农业科技特派员制度试点。今年,成立自治区企业科技特派员工作专班,面向有需求的科技型企业,系统开展企业科技特派员的选拔、培训与选派工作。”自治区科技厅副厅长李克纯介绍。
企业科技特派员要为企业提供全链条科技创新服务,包括宣传科技政策、凝练创新需求、开展技术攻关、对接创新资源、推进成果转化、完善研发体系、科技赋能成长等7项任务。企业科技特派员服务期为2年。一年内到派驻企业开展现场服务要求不少于5次,累计服务天数30天以上。
双向摸排、精准对接需求,“个人领衔+团队支撑”协同服务是我区企业科技特派员工作的一大亮点。有关部门常态化征集企业技术需求,系统梳理产业发展瓶颈与转型升级难点一竞技网站,,同时,主动对接区内高校院所,实时了解技术成果产出动态与竞技宝JJB官方入口专家专长领域,构筑院校专家智库。
北海市副市长鲁竞技宝JJB官方入口性东介绍,该市创新构建“需求双摸排—资源精匹配—服务全跟进”的三维协同体系,强化科技合作精准度,推行“常规+专项”“个人+团队”相结合的多元选派方式,推动科技资源下沉。目前已为33家企业成功匹配31名科技特派员、2个科技特派团。
目前派驻队伍中,共有41家高校和33家科研院所派出企业科技特派员,其中桂林理工大学和广西科技大学派出科技特派员数量最多;科技特派员中,副高级及以上职称占比85%,博士研究生占总人数的63%。
广西美斯达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康华幽默地称,近年来他跟科技特派员“打得火热”一竞技网站,。公司与广西大学、广西产研院、广西科学院等高校院所形成了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成功打破了欧美长期以来在液压系统技术方面的垄断地位。
企业科技特派员、广西科学院王晓琳研究员与美斯达技术副总裁交流研发细节。受访者供图
作为我国移动破碎筛分设备的引领者,开辟海外市场成了近5年来美斯达的主业,技术团队如何为公司开疆拓土保驾护航。
“调整参数找出最优方案,设计新的机器型号;运用人工智能快速提供辅助设计;远程预判故障出现周期频率,提前给出解决办法。在国外,维修机器成了一大难题,这对远程故障诊断及维修、智能信息化赋能发展、培训海外工程师等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与美斯达结对的企业科技特派员、广西科学院王晓琳研究员有的放矢。
贴近生产一线,才能找准科学问题的症结。这几年,邓朗妮团队围绕预应力行业痛点,和柳州欧维姆组建跨学科攻关小组,突破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技术、碳纤维拉索智能化等关键难题,联合企业申请发明专利10余项、申获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40余篇,技术成功应用于深中通道等多项重大工程建设。
“我们急需专家设计出更科学合理的供热方案,还需重点攻关大容量发电机组的动态控制策略。欧阳教授立足技术瓶颈克难攻坚,公司很受益。”国投钦州第二发电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点赞企业科技特派员、广西大学教授欧阳天成的精准发力。
“企业的实际需求比实验室的课题复杂得多,到企业生产一线实战,能帮助验证新技术的可行性,倒逼加速理论更新,达到产业升级、促进高校科研和教学水平提高的目标。”欧阳天成表示已提前制定好研发计划,“我们不光要解决企业眼下的技术问题,还要进一步帮助企业建立一套灵活、智能的供热体系。”
与300多家农业龙头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先后选派十几位高级职称专家和博士到战略合作企业担任科技副职,助推优势特色企业成为国家农业龙头企业……作为全区农业科技创新的“火车头”,广西农科院率先实施深化科企合作的“联百企、进千村、扶万户”举措,科技人员与华润五丰百色希望小镇、广西金穗集团有限公竞技宝JJB官方入口司、广西兆和种业有限公司“联姻”,形成一批引领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模式。同时,构建形成“区-市-县”三级联动创新服务体系,组织全院20个研究所、169个科研团队、16支科技先锋队,千名科技人员深入全区农业企业和一线,实现科企合作新跨越。
一组数据折射出科技特派员“订单式”精准服务的明显成果。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全区组织选派几千名科技人员为近千家企业提供对口服务。以桂林为例,多年来,该市累计组织选派381名高层次专业人才服务347家企业,如桂林桂北机器有限责任公司通过专家精准服务,研制出国内第一台八轴五联动数控面齿轮广域磨削专用机床——全尺寸大空间高精度数控面齿轮磨齿机和五面磨削龙门平面磨床,解决了“卡脖子”关键技术问题,这两个产品均于2024年被认定为广西国内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公司成为该年度广西唯一有两个新产品被认定为首台(套)的企业。
桂林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曹方明认为,企业科技特派员和企业要打通各种卡点堵点,帮助企业搭建一批科技创新平台、攻克一批核心关键技术、促成一批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培育一批企业本土创新人才和团队。
在聚焦产业需求,搭建高水平创新平台方面,广西农科院企业科技特派员蹚出了一条新路。锁定我区农业行业龙头企业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广西农科院联合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广西绿海公司等区内外农业企业,围绕粮食、糖业、亚热带果蔬等农业重点领域,共建了广西甘蔗糖业、香米、百香果等25家广西农业产业技术研究院,走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
“树立全区科技一盘棋意识,以落实企业科技特派员制度为抓手,形成科技+企业+农户服务模式,农科院共建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和科技示范点,不断提升服务企业的质量和水平。”广西农科院党组书记、院长邓国富说。
“表面上看,广西科学院只有我和2名博士签约成为美斯达的企业科技特派员,但实际上,我们背后有强大和丰富的创新资源作支撑。”王晓琳解释道,广西科学院拥有逾千名科技人员,是全区科技创新排头兵,且长期以来对接全国一流的科研院所和高校,跟各类顶级智库也联系颇多。如果特派员和企业在研发过程中遇到难题,可以联系协调全院及区内外的创新资源一起解决。
企业科技特派员、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姚嘉教授说,在服务期间不仅要解决技术问题,更要解决政策难题,她会通过有针对性地提供个性化的政策咨询服务,帮助企业准确理解利用政策,及时享受政策红利。
“既要解决技术难题,更要培养本土团队。”南宁市安和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龙飞燕认为,企业科技特派员在培养人才方面大有作为。“我们与广西民族大学材料与环境学院院长尹彩流博士等3名企业科技特派员合作默契,她们通过技术培训和项目合作,不仅有效解决技能断层难题,还不断健全企业人才梯队。”
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实施“扎根造血”工程,构建“科技特派专家+地方创新团队+企业科技人员”的帮扶网络,真正实现留下技术、带出队伍、激活产业。同时,企业科技特派员派出单位要当好坚强后盾,提供强有力支持,在待遇、使用、评价、激励各方面形成相配套的制度保障。
“此次我们精心选拔了82名企业科技特派员,其中有8支企业科技特派团,选派总数排名全区第一。”桂林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农毅介绍,近年来,学校累计派出近200人次,签订“五技合同”1500余项,合同金额超2亿元,1千余件专利得到转化,科技创新服务发展动能持续强劲。
李克纯表示,通过科技特派员选派工作,搭建起企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的平台,打破关键核心技术壁垒,推动科研成果快速转化落地,进一步畅通政企沟通渠道、拓宽校企合作路径。这种“企业出题—科技解题—政府助题”的协同机制,正是创新加速的密码。